您当前的位置:文创频道  >  社区

突出五个导向 增强五种能力
精准服务美丽宜居空港双流建设

2019年12月31日 11:40:16 来源:四川新闻网  编辑:何小牛

四川新闻网成都12月31日讯  12月26日,由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财政部共同举办的全国财政系统先进集体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在北京召开。双流区财政局荣获全国财政系统先进集体称号,是成都市唯一一个获得表彰的单位。

近年来,双流区财政局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国家和省、市关于财政工作各项部署要求,按照“大财政、大预算、大统筹”思路,突出五个导向、增强五种能力,精准服务美丽宜居空港双流建设,推动财政做大做强与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良性互动、和谐共融。

突出经营导向,增强“财政实力”

坚持“经营财政”理念,推动财政稳健运行。收入量质双升,全区财政总收入从2014年160亿元增加到2018年215.2亿元、年均增速7.7%,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从2014年51.9亿元增加到2018年59.3亿元,地方税收收入占比从2014年81.1%提高到2018年83.8%。持续优化支出结构,2018年全区产业类支出占比12.9%,一般公共预算民生类支出占比61.1%,“三公”经费支出较2014年下降65.3%。狠抓财政监管,在全省率先建设财政专网数据库,在全市率先实现政府采购系统自动备案。

突出改革导向,增强“财政活力”

坚持效益优先主线,扎实推进财政改革。深化内设机构改革,新设产业服务、投资促进等科室,增强涉企服务职能;深化财源建设改革,2018新增纳税主体9250家、税收4.52亿元;深化预算制度改革,实行镇街“分税制”,率先在全市将“四本预算”纳入人大审议、部门预决算和“三公”经费向社会公开;深化债务管控改革,规范举债融资机制,有力遏制新增、化解存量;深化财政投入改革,市场化方式组建产业投资母基金24支、298亿元,更好发挥财政资金引导作用。

突出产业导向,增强“财政潜力”。

坚持“六稳”方向不动摇,全力服务产业经济高质量发展,2018年全区产业总规模突破2200亿元。加强产业支持,在主导产业发展、高端人才引进、人才公寓建设等领域,近5年累计投入资金270.6亿元。营造金融小环境,重点支持中小企业发展,2018年帮助融资390亿元,近5年全区上市挂牌企业77家。加大减税降费力度,2018年减税降费21.3亿元。实施国资赋能,推动区属国有企业由功能性平台向市场化经营实体转变。

突出民生导向,增强“财政效力”

坚持为民理财、财为民用,着力提升民生幸福指数。加大公共服务投入,近5年投入241.6亿元、年均增长6.5%,新建成安置小区564万平方米,新(改)建学校40所、新增学位2.1万个,新(迁)建区级医院2家、改扩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6家,在全市率先实行“一元通”公交出行,在全省率先实现新能源公交城乡全覆盖。加大“三农”投入,创建全国城乡社区教育特色学校2所,建成幸福美丽新村23个,每年筹集近3000万元用于对口帮扶巴塘县脱贫奔康。加大生态投入,保障空港中央公园、空港花田、空港绿道建设,全区人均绿地面积达15.9平方米,成功创建国家园林县城,成为全国生态文明建设试点区,锦江黄龙溪国控断面水质改善受到习近平总书记肯定。

突出专业导向,增强“财政定力”

坚持专业专注方向,提升双流财政人干事定力。加强政治建设,结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强化党建引领,设立“党员先锋岗”“党员示范岗”,教育引导全局干部政治方向正确、政治立场坚定。加强作风建设,抓实干部日常监管和警示教育,连续3年获评全区“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先进单位”。加强能力建设,坚持学习提能,积极创建“学习型”党支部和“学习型”机关,同步完善年轻干部递进培养体系,努力锻造一支敢于担当、忠于岗位、善于理财的财政干部队伍。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