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文创频道  >  社区

以人民美好生活向往引领社区发展方向

2020年01月17日 10:16:53 来源:成都日报  编辑:曾露

成华区举办“城视·成画”社区规划设计节 又一批优秀社区规划项目将呈现

社区治理是社会治理的基础、城市治理的基石、国家治理的重点。社区治则民心顺、社会稳、城市安。为了持续提升社区品质、居民满意度和幸福度,16日,第二届成华区社区规划品质提升项目评审暨“城视·成画”——社区规划设计节活动发布会举行。这意味着,又一批新的优秀社区规划项目即将呈现,成华区创新社区治理稳步迈上新台阶。

活动现场对青龙记忆5811、桃蹊书院毛边书局、和顺社区和悦庭院幸福湾、培华路社区东郊田野农园等已经打造完成的社区规划优秀项目进行了集中展示。同时,成华区社区规划师代表、来自相关专业领域及成都各高校的社区规划设计团队与成华区各街道进行了新一轮共计69个社区品质提升项目对接。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围绕“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作出一系列重大部署,开辟“中国之治”新境界。进入新时代,面对现代社会经济高度组织化和社会高度分散性的特征,应对人口分布高集聚性、文化结构高异质性、生产要素高流动性、社会管理高风险性的阶段性特征,成华坚持以新思想引领城市发展方向,坚持党建引领,不断探索创新社区发展治理,借智专业力量,全面发动各方参与,精准把脉居民需求,在全国率先构建“导师团—规划师—众创组”三级队伍体系,创新参与式五步工作法、“可持续长效机制”的工作新体系,建设完成一批又一批高质量的社区规划项目,让居民生活环境更加宜居、邻里关系更加融洽、社区氛围更加和谐。

借智专业社区规划团队

定向输出社区发展治理方案

青龙记忆5811是成华区第一届社区规划的样板项目。该项目位于青龙场青铁家园致强路与致顺路交叉口。据了解,青铁家园建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以平房和红砖房为主,小区房屋老旧,内部脏乱差,汽车乱停乱放,垃圾堆积问题十分严重。

针对社区居民对闲置绿地再利用、文化活动空间提升的迫切需求,社区规划师团队结合时代气息、青铁家园区域原住居民的情怀及铁路人的精神,青龙记忆5811闲置绿地改造项目应运而生。

该项目于2019年1月建成投用,先后开启了花艺工作室、茶艺空间、手工小吃店,同时还建设了青龙街道第一个街角咖啡馆。社区利用青龙记忆5811的项目场地,先后组织了非遗、手工、家风、国学、影视、茶艺、花艺、亲子等50多场活动,居民还自发组织社区艺术团,众筹打造了社区图书角、社区花苑、铁路记忆微型博物馆,制定了5811公约,入驻小店按照公约提供了每月不低于一场的公益活动,并将自己收益的10%捐赠到社区基金,用于反哺社区文化建设。目前青龙记忆5811已经成为文旅成华大格局下深受市民和游客欢迎的旅游目的地之一。

北京市委党校谈小燕见证了项目从设计方案到落地的全过程,她在参加了最近的现场参观后说,青龙记忆5811是社区规划从设计到实践的一个现实样板。项目从吸引多元参与到增加社会资本,从空间更新到重塑社区关系,通过打造智慧社区等方式,借智专业社区规划师,定向输出专业的社区发展治理方案,链接长虹集团、中国移动成都分公司等大型国企的资源,建立了为民提供可持续服务的有效模式——成华区探索出了“一基金三联动”的长效运行机制,打通了匹配居民需求和社区资源的“连心桥”。

“随着社区规划工作的不断实践,三级队伍体系持续优化,成华社区规划工作逐步进入‘深水区’。”成华区委社治委相关负责人表示,通过邀请各大高校相关设计团队参与成华的社区规划设计工作,用双向选择的方式遴选优秀社区规划师,使其与项目相匹配,规划师与规划点位所属社区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在专业规划设计的同时全程参与项目实施过程,确保项目呈现效果与设计方案保持一致,保证了项目的专业性、在地性与实用性。

多元力量参与共建

社区成为居民“美好生活共同体”

寻味、拾趣、集福、纳财、观影……近日,成华区保和街道和美社区迎来了第二届邻居节。“百姓舞台”“新春游园会”“和美晚会”,精彩纷呈的活动吸引了3万多居民参与其间。作为成都城乡社区发展治理6大示范点位之一,和美社区的社区治理工作受到很多市民和专家学者的广泛关注。

和美社区是成华区外来人口最多、人口密度较大的纯商住新型社区。这样一个社区,多层次、个性化的服务需求较多,要做好社区发展治理这篇文章,面临的挑战着实不小。

走进和美社区锦绣城小区,每个单元门口都有一块醒目的标识牌,“锦绣先锋”4个字后面列出了本小区党小组组长刘奇勇和本单元居住党员的姓名及联系方式。这是和美社区以院落为单位、以完善党的组织体系为目标设置的院落党小组,类似这样的党小组,在和美社区实现了院落全覆盖。

不仅如此,社区广泛吸纳能人贤士,激发“能人效益”,依托“社区规划师”和“社区规划众创组”,对社区活动、群众需求形成强力的支撑。通过发挥这批专业人士的力量,和美社区接连打造了6个“微更新”项目,培育孵化了“遛弯公社”等36个自组织。截至目前,按照“政府主导、商业化逻辑、市场主体”思路,和美社区先后链接顾连医疗、开心麻花、爱有戏等优质服务项目43个,搭建起社会组织、社会企业“双孵化”平台,并同步建立起辖区公共服务资源动态管理清单,与国家电网、四川通服、成都银行等14家单位签订了共建共享协议,吸纳100余家商家联合成立了“商企联盟”。

正如其名,和美社区以“和”的理念聚集人心,以“美”的倡导提升品质,凝聚起发展合力,成为高品质和谐宜居生活社区的示范代表。类似的工作和项目其实在成华很多街道社区都有呈现。围绕党建引领社区发展治理这条主线,以居民需求为导向,成华区坚持以提升社区治理服务质量和水平、增强社区居民生活宜居度舒适感满意度为落脚点,不断深化“一核三治、共建共治共享”治理机制,持续推动辖区内各类组织、资源、要素等全域联动、全域融入,让社区成为居民“美好生活共同体”,走出了一条党建引领、多元参与的社区发展治理创新路。

回应人民美好生活向往

老院落变身网红打卡地

青绿色的老式内燃机火车头搭配红砖灰瓦的老式车间,5层楼高的卡通熊猫巨幅画像立于街角,整洁的街道两旁装饰着各类新潮艺术“涂鸦”,不少“网红”小景点吸引游人驻足拍照。

经典和现代艺术掩映交织,时尚与地方文化有机结合——这便是“重生”后的成华区二仙桥街道下涧槽社区。

作为成都“老资格”的万人社区,下涧槽社区以前属于中车成都公司家属区,居民超1.4万人,是典型的“三老”院落——老房子、老邻居、老生活。2015年开始,历史悠久的家属区开始进行企业分离交接工作,人多事杂,社区改造过程异常艰难。

“推动化解社区治理难题,一定要发挥党在基层的领导核心作用,党员干部要带头示范。”二仙桥街道党工委书记邹涛说,社区建立了区域化党建机制,成立党建联盟,发动社区“两委”成员及社区党员,一家一户登门做工作,并开拓思路,在社区选了一栋楼搞试点,收集居民诉求、展示改造效果。

回应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注重保留文化印记和集体记忆,是贯穿于下涧槽社区改造思路的关键一环。改造过程中,既要去掉“老旧”和“脏乱差”,又要留住“机车记忆”。火车头雕塑、火车元素涂鸦、铁路徽章标志、蒸汽机车雕塑、遗留的铁轨和机车零部件……如今的下涧槽社区,几乎是“一步一景”,连家属区楼下的休闲座椅,都做成了机车齿轮箱体的造型。行走在社区之中,处处都能感受到“机车记忆”带来的温度。

“现在就像给家属区穿了一件漂亮衣服似的!增加了很多便民设施,还有专门的轮椅便道,为我们居民实实在在地解决了问题!”机车厂退休职工刁家林介绍。在这里生活了几十年的居民,真切感受到社区治理“以人为本”的核心理念。机车厂退休职工邢丽也高兴地说:“我们中车家属区,是最美的家属区!”

如今的下涧槽社区,也成了“网红”,诸多机车元素、原生态的铁轨和报废火车车厢旁,多了许多前来“打卡”的年轻人。由老焕新的涅槃重生书写出了一条城市基层社区治理的新路径,也让社区居民拥有了更多认同感、幸福感、归属感。

心语心愿——

为美丽宜居公园城市示范区建设凝聚社治力量

2020年,成华区将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和省委十一届六次全会、市委十三届六次全会、区委七届九次全会精神,聚焦社区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健全党建引领小区院落多方协商机制,协调联动多方工作力量,聚力推进空间品质、服务体系、多元参与三大领域建设。

——全面摸排居民需求和现有公共服务资源,形成社区基本公共服务清单,搭建服务供需对接平台,建立公共服务需求发布机制和清单动态调整机制,促成居民需求与社会组织、社会企业、社区商家、驻区单位服务项目的有效对接,实现公共服务多元供给、精准到位;

——聚焦社区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着力提升基层服务能力、服务水平,大力满足居民个性化、差异化需求,以多元服务激发共治热情、提升治理效能,织密老年食堂网络,打造各有特色、亮点纷呈的周末集市等活动,将周末集市与邻里嘉年华、志愿服务周等活动相结合,以活动聚人心,以服务暖人心;

——以“社区规划设计节”为契机,促进社区规划师制度深入推进,全面摸排优化社区规划师三级队伍体系,抓好社区规划导师对社区规划师和社区众创组的赋能培训工作,促进社区规划师三级队伍能力提升,同时全面发动居民参与,切实促进新一批社区规划项目落地落实。

“我们将以多元服务激发共治热情、提升治理效能,奋力争创社会治理现代化典范城区,为高质量建设‘天府成都 文旅成华’和美丽宜居公园城市示范区凝聚社治力量。”成华区委社治委相关负责人表示。



分享到: